年内已有8起冒用基金名义诈骗案例 诱骗扫码、设钓鱼网站成惯用伎俩
编辑:admin 日期:2019-07-11 09:16:23 / 人气:
从基金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今年不法分子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其一,直接冒用基金公司名字,诱骗投资者购买投资产品;其二,通过冒用基金公司员工及旗下基金名义,诱导投资者扫描二维码登录诈骗页面、诱导投资者登录虚假网站或手机客户端等;其三,伪造钓鱼网站,将网站内容设计成与基金公司网站内容一致。
冒用基金名义诈骗案例
年内至少已发生8起
7月9日晚间,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发布了一则《关于提醒投资者警惕非法网站的公告》,公告指出,近期公司发现某网站内容与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官方网站内容一致,但网站地址并非本公司官方网址。经公司信息技术部门确认,该网站疑似钓鱼网站。由此郑重提示广大投资者务必提高警惕,切勿相信此类非法网站。
实际上,基金公司发布此类公告已非首次,不过投资者的防范意识比较强,基金公司在发现这类诈骗手段后也第一时间发布了相关公告。《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从2007年3月份发生首起冒用基金公司名义的案例后,截至今年7月10日,已经先后有167起关于冒用基金公司名义或冒用单只基金名义进行诈骗的案例。
今年以来,已发生8起此类案例,而在去年全年也仅有5起。今年涉及到的基金公司分别有诺安基金(博客,微博)、平安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前海开源基金、中银基金和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从基金公司发布的相关公告可以发现,不法分子冒用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员工及旗下基金名义,通过联系投资者、诱导投资者扫描二维码登录诈骗页面、诱导投资者登录虚假网站或手机客户端的形式较为多见。如诈骗二维码扫描后页面显示为“智投宝/定投通”、“长期宝/短期宝”等字样,实为诱骗投资者转账的类赌博游戏。
基金公司为投资者“支招”
购买产品前要注意三点
在野蛮生长的私募基金行业,深陷兑付危机、基金公司失联等情况还较为多见,少数投资者不幸“踩雷”。而对于运作十分规范、透明的公募基金行业,不法分子成功诱骗投资者难度较大,尽管如此,为防患于未然,基金公司也在相关公告中为投资者“支招”,提高对诈骗等非法活动的警惕和识别能力。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从上述8家基金公司相继发布的提醒投资者防范金融诈骗的公告中可以看出,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重点注意三点:
首先,对于新产品及优惠活动要格外警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基金公司不会通过微信等方式向投资者发送二维码图片或劝导投资人下载基金公司的手机应用程序(APP),也不会向投资者索取资金账号等其他个人信息,更不会举办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投资者在遇到异常的基金公司业务及活动时,要提高戒心。
其次,投资者在发现异常后要到权威网站进行核实。多起冒用基金公司名义的诈骗案例中,诈骗分子均是通过与相关基金公司比较类似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域名等信息混淆投资者视听。投资者在核实这些信息时,可以到权威机构(如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官网)核实基金公司的注册地址、网站网站、客服电话等信息,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客服电话核实相关信息。
最后,投资者要不断提高对诈骗等非法活动的警惕和识别能力。不要轻易拨打网上发布所谓基金公司客服电话或登录其他钓鱼网站,不要通过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图片或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下载相关APP或投资相关公司基金产品,谨防上当受骗,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采用正规渠道,防患于未然。
业内专家提醒投资者,投资者在发现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后要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切不可抱有“自己协商解决”的想法,一方面可以避免投资者越陷越深,进入不法分子设计的圈套,另一方面专业机关可以第一时间查处非法网站及诈骗行为,以免有更多的投资者上当受骗。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湖南双峰县局“鱼渔兼授”精准帮扶见成效09-03
- 浙江渔场的鱼越来越多,多年不见的大黄鱼、乌贼回归08-29
- 百姓致富鱼 景宁梧桐乡稻田养鱼成为农民增收新路径08-27
- 守坝待鱼!一居民一个多小时就捕了20多斤鲫鱼08-21
- 评论:将虹鳟鱼归入生食三文鱼岂能由行业内定08-15
- 贵州台江苗族民众欢度“倒鱼节”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