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还需“授人以渔”

编辑:admin 日期:2019-01-30 11:24:04 / 人气: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在扶贫工作上,这提示扶贫者不仅要满足贫困家庭的物质需要,更要教会他们如何脱贫的方法。长期以来,一提到扶贫人们就会想到送钱送物,而这样的扶贫方式,往往是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解决了一时的生活之需,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单纯的依靠输血进行资金帮扶,贫困群众固然一时能够得到帮助,但是往往事后会再度返贫。也有部分贫困群众在尝到甜头后,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本来有能力通过个人的劳动脱贫,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甚至将领取到的帮扶用于吃喝玩乐,最终坐吃山空,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精准扶贫需要精准产业对接。产业扶贫是基础性工程,发展产业是“重中之重”,目的是增强贫困县造血功能。有关部门应该因地制宜,深入了解扶贫村支柱产业,如种植业、养殖业。对有生产经营门路、但缺资金或缺技术、要求自主创业发展的贫困对象,主要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或技术服务,帮助发展产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贫困户参加合作经营,实现增收脱贫。深度贫困县均普遍存在自然资源多开发利用少、新技术引进推广不多、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相对不足等问题,帮助科学的产业规划、加强专业的技术指导,特别针对特色农业发展,选引更多优良品种、集成更多实用技术、打造更多名优品牌,并帮助各地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早日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强当地产业造血功能。
  精准扶贫更需精准扶智。脱贫攻坚,人才是根本之需。精准扶贫需要“精准”人才。从今年起至2020年,四川省将采取“人才+团队+项目”的方式,每年从全省统筹选派400余名科技专家服务深度贫困县1000人次以上。400余名专家,其中257人来自高等学校、科研院所,113人来自农业推广单位及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专家人才的结对帮扶、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为深度贫困县脱贫奔康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同时,大力培养本土人才,让专家服务团为受援地出主意、送技术、育人才,为深度贫困县培养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使本土人才接上趟、顶上去,不断增强深度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和产业发展后劲,助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罗婷)

现在致电 0512-6684444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